友嘉:穩扎穩打 步步為營全力打造國際品牌
2013-5-16 來源: 作者:

臺灣友嘉實業集團董事長朱志洋先生
作為華人機床行業里的領軍企業——臺灣友嘉,自成立之日起,就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始終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朝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邁進 。當下正值經濟危機,實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機床行業整體持續下滑,友嘉緣何沒有采取緊縮開支、減低成本的措施,而是按既定戰略規劃布局全球,全力打造友嘉品牌,努力塑造國際形象?
友嘉戰略版圖進一步增大
2012年,由于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機床行業市場低迷,利潤下降,眾多的機床企業出現了訂單下滑、庫存增加、成本壓力增大等困境,整個機床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冬天”。
危機之下,風景這邊獨好。臺灣友嘉實業集團董事長朱志洋表示:“2012年,友嘉銷售同比有所下滑。隨著今年經濟趨穩回升,1月份兩岸接單比去年同期增長15%;美國因汽車產業升溫,今年營收上有望突破20億元(新臺幣),年增33%,預估整個機床事業群全年營收可達400億元(新臺幣)。”
另外,友嘉又剛剛收購臺灣一家擁有50多年歷史老牌磨床企業——榮光機械46%股權,使得產品線又新增數控內外圓磨床及無心磨等產品。至此,友嘉現已成長為擁有19大品牌,31個數控機床廠的產業集群。除了并購與合資外,友嘉又新增策略聯盟,與日本知名機床企業合作,先做其在中國大陸、巴西、印度、俄羅斯或韓國等區域總代理,再成為其OEM或ODM供貨商。通過策略聯盟方式,友嘉一方面可以賣合作廠商的產品,另一方面也供應他們所需的設備,讓合作廠商成為友嘉部分區域的代理,優勢互補,共創多贏。未來會以市場為考慮,將并購、合資或策略聯盟廠商銷售通路、客戶群與服務據點等,都一并納入作通盤布局。
技術升級 增加高端產品比重
面對危機,企業能否生存下去,并不一定取決于企業規模和大小,而是取決于企業決策者能否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調整,探究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友嘉在不斷強化自身品牌的同時,通過海外一系列的并購和合資,進一步完善了友嘉集團高端品牌的產品線,也為友嘉的國際化道路夯實了基礎。
“將來,友嘉不是以產品數量來取勝,而是以單臺產品的利潤來考量。同時,為適應修筑鐵路、跨海大橋及能源工程等重大項目,增加了大型臥加的市場比重;還引進歐洲、美國、日本的高端機型,在大陸投產,增加高端產品的投入;伴隨高端產品的引進,除了傳統行業,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精密加工等,友嘉還會在新能源、航空航天、醫療等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上逐步提高。”朱志洋說道。
2012年,朱志洋提出:把杭州工廠的產品生產標準提升到日本級的水平,把臺灣工廠生產的產品打造成歐美級水平,提高機床精度、穩定性、剛性等指標。同時,友嘉集團的高端機事業部擴充到七個,產品由中高端向高端發展。這些舉措與國家的“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高端產品、調整產業結構,以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不謀而合,也充分說明朱志洋總裁在面對危機和抉擇時,能夠沉下身心來布局全球市場,在看似困境的氛圍里率先做出具有長遠意義的項目投資與產業集群布局的決斷。
另外,要做高端產品,制造系統、模式、機制要大幅度變革,即走向“精益制造系統”。該系統一旦落實,生產空間、庫存量和能源消耗成本相應減少, 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朱志洋解釋道,“質量管理很重要,用高水準的生產線運作來推動質量提高,因為在生產線上,質量一旦出現問題,整個生產線都要停產;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要加強,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思維模式也要轉變,同時大力提升研發和創新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銷售能力和服務能力,建立友嘉的國際品牌,努力塑造‘友嘉’這一品牌形象。”
另一種角度 解讀危機
對于當前危機,朱志洋表示:2012年,世界經濟沒有明顯好轉,國內宏觀政策轉入了“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調整期,進入下半年,中國經濟已出現一些緩中趨穩的跡象,但要回到2011年市場火爆場面幾乎是不可能了,從長遠看,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現象,2010、2011年度行業之所以如此火爆,是由于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經濟多數都在下滑,大陸卻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全球都把希望放在了中國大陸市場,中國擔負起了全球經濟的引擎和助推器,多數國外企業和大公司都在大陸投資辦廠,之前沒有打算在大陸銷售的產品,轉投大陸市場,再加上政府一系列的救市計劃和相關優惠政策,塑造了2010、2011年度的高速增長,也為之后的市場過熱、投資過剩、供過于求埋下了隱患,也就有了2011年下半年機床行業迅速下滑和2012年“冷清”的市場局面。
“無論是對于世界經濟,還是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有上升期,也有下跌期,所以,我覺得當下的危機是一種正常現象。 銷量增長并不代表企業進步,銷量下降也不一定代表企業退步。當經濟增長時,企業增速低于行業增速,企業實際上在退步。當經濟下降時,企業下降速度低于行業下降速度,也說明企業在進步。”朱志洋如是說。
經歷過08年金融危機的朱志洋,對于眼下的危機看得似乎非常平淡,“其實,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行業格局的一次調整和洗牌,對一些企業說是危機,但對另一些企業來說卻是自身發展壯大的機遇。面對當前的經濟寒潮,能否挺得住這個‘冬天’,除了靠自身的觀念和體質,還要拼企業的‘內功’,無論是產品、管理,還是在渠道拓展上。”一個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思維如此縝密,眼光如此高遠,和他多年機床行業的摸爬滾打及對機床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分不開的。
編后話:
通過對朱志洋的訪談,結合友嘉的發展軌跡,筆者總結了友嘉成功的幾點關鍵因素:首先與友嘉優良的產品品質和技術是分不開的;其次是朱志洋布局全球的戰略眼光及富有遠見的思維方式,不斷的合資和并購使得友嘉一步步走向全球市場;再次,財會出身的朱志洋,懂得如何使資金發揮最大效能,合理的資金配置源源不斷地滿足了企業成長的需求;始終堅持發展的觀念,并用這樣的理念指導了自己的行動,不受大環境的影響,企業發展始終在自己的規劃之中,從早期的合資和并購到如今轉型升級,都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還有,就是友嘉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能量,靠集體的力量取得事業的成功,這一點從友嘉在大陸的銷售團隊身上可以明顯看到;另外,堅持貼近客戶的服務理念,隨著中國機床市場需求越來越細分,在客戶較為密集的地區建立辦事處,這一布局使得友嘉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更強大。
朱志洋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包容、開拓、拼搏和誠信等美德,既有中華五千多年傳統文化、傳統智慧的積淀,又有著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他把這兩種文化的精髓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創業與經營之中,才有了友嘉集團在中國機床乃至世界行業的獨特地位。友嘉,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坊企業到舉世矚目的跨國集團,從知名到卓越,再到更大的國際舞臺上演繹民族機床品牌傳奇,朱志洋,注定成為改寫華人機床行業的第一人,名字將永遠載入中國機床行業的史冊。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