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日常維修的實踐經驗,通過 7 個故障案例,介紹 6 種常用的數控機床診斷方法,即功能程序測試法、交換法、轉移法、在線診斷法、敲擊法、局部升溫法。
關鍵詞:故障診斷;方法;維修;實例
0 引言
數控機床是機械裝置、液壓氣動系統、電氣控制、軟件程序組合的產物。 組成數控機床的這些部分由于種種原因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故障。 為迅速診斷故障原因,及時排除故障,通過 7 個故障案例介紹 6 種常用的數控機床診斷方法(功能程序測試法、交換法、轉移法、在線診斷法、敲擊法、局部升溫法),系統地描述 6 種方法的實效性,以供維修人員參考。
1 、功能程序測試法
功能程序測試法就是將數控系統的常用功能和重要的特殊功能,如直線定位、圓弧插補、螺紋切削、固定循環、 用戶宏程序等用手工或自動編程方法,編制一個功能測試程序,然后啟動數控系統運行該功能測試程序, 檢測機床執行這些功能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快速判斷系統的哪個功能不良,進而判斷出故障發生的可能原因。 該方法主要用于:長期閑置的數控機床;第一次開機時檢查;機床加工造成廢品但無報警,一時難以確定是編程或操作錯誤,還是機床故障所致。 可以連續多次運行功能測試程序,診斷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例 1: 一臺配 FANUC 0MC 數控系統的江蘇多棱TH6363B 臥式加工中心。
故障現象:運行自動加工后,出現零件尺寸誤差大現象,系統無報警。
故障診斷與處理:使用功能程序測試法,將存儲在功能測試帶中的程序輸入系統,并進行空運行。 測試過程如圖 1 所示。
圖 1 功能程序測試流程
當運行到含有 G01、G02、G03、G18、G19、G41、G42等指令的四角帶圓弧的長方形圖形程序時,發現機床運行軌跡與所要求的圖形尺寸不符,從而確認機床刀補功能不良。
該系統的刀補軟件存放在 EPROM 芯片中, 更換該集成電路后機床加工恢復正常。
例 2:一臺配 FANUC 9M 數控系統的北京第一機床廠 XK5040 數控銑床。
故障現象: 在自動加工某一曲線輪廓時, 按圖 1功能程序測試流程加工該曲線,出現爬行現象,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故障診斷與處理:運行測試程序,直線、圓弧插補時皆無爬行,由此確定原因在編程方面;仔細檢查加工程序發現, 該加工曲線是由眾多小段圓弧組成的,而編程時又使用了正確定位檢查 G61 指令。
將程序中的 G61 取消,改用 G64 后,爬行現象消除。
2 、交換法
交換法是在分析出故障大致起因的情況下,維修人員利用備用的印制線路板、模板、集成電路芯片或元器件替換有疑點的部分,或用系統中已有的相同類型的部件來替換,從而把故障范圍縮小到印制線路板或芯片一級。 實際上這也是在驗證對故障部位分析的正確性。
在備板交換前,應仔細檢查備板(或交換板)是否完好,備板和原板的各種狀態是否相同,包括印制線路板上的開關、短路插片的設定是否一致,甚至電位器調整位置都應一樣。 在置換 CNC 裝置的存儲器板時,往往還需要進行存儲器初始化的操作(如 F6 系統用的是磁泡存儲器,就需要進行這項操作),重新設定種參數,否則系統不能正常工作。 在更換 F7 系統的存儲器板后,不但需要重新輸入系統參數,還需要對存儲器區進行分配操作。 如果缺少后一步操作,一旦輸入零件程序,將產生 60 號報警(存儲器容量不夠)。
對有的 FANUC 系統,在更換了主板之后,還需要進行一些特定的操作,如 F10 系統,必須先輸入 9000~9031號選擇參數,然后才能輸入 0000~8010 號系統參數和PC 參數。 一定要嚴格按照有關的系統操作說明書、維修說明書的步驟進行操作。
例 3:一臺配 FANUC 3M 數控系統的北京第一機床廠 XK5040-1 型數控銑床。故障現象:CRT 不顯示故障, 機床通電開機后屏幕無顯示。
故障診斷與處理:CRT 顯示電路與普通黑白電視機顯示電路相差無幾,根據維修手冊,首先檢查 CRT高壓電路、行輸出電路、場輸出電路及 I/O 接口,以上部位均無異常;檢查各種加工程序和動作均正常。 因此,該故障可能發生在數控系統內部。 用儀器檢查發現 PC-2 模板內部故障。 采用交換法,用相同功能模板PX-2 替換懷疑有故障的 PC-2 模板,CAT 恢復顯示。更換 PC-2 模板,故障排除。
3 、轉移法
轉移法是將數控系統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模板、印制線路板、集成電路芯片或元器件互相交換,然后觀察故障現象是否隨之轉移,從而可迅速確定系統的故障部分。 該方法實質上是交換法的一種。
例 4: 一臺配 FANUC 0IMA 數控系統的 JCS-018立體加工中心。
故障現象:運行中,Z 軸電動機忽然出現異常振動聲,馬上停機。
故障診斷與處理:將電動機與絲杠分開,試車時仍然振動, 可見振動不是由機械傳動機構造成的;為區分是伺候單元故障,還是電動機故障,采用 Y 軸伺候單元控制 Z 軸電動機,還是出現振動,所以判斷為電動機故障。
將該電動機修復后,故障排除。
4 、在線診斷法
在線診斷是指通過 CNC 系統的內裝診斷程序,對數控裝置、伺服系統、外部 I/O 及其他外部裝置進行自動測試、檢查。 系統不僅能在屏幕上顯示報警號及報警內容, 而且還能實時顯示 CNC 內部關鍵標志寄存器及 PLC 內操作單元的狀態,為故障診斷提供極大的方便。 當機床在運行中發生故障時,利用自診斷功能,在 LCD 上會顯示診斷編號和內容,還能顯示系統與主機之間接口信號的狀態,從而判斷出故障起因是在數控系統部位還是機械部位,并能指出故障的大致位置。 數控機床診斷功能提示的故障信息越豐富,越能給故障診斷帶來方便。
例 5: 配 FANUC 0TD 數控系統的濟南第一機床廠 CK6125D 數控車床。
故障現象: 只要 Z 軸一移動,就產生 31 號報警。故障診斷及處理: 查維修手冊,31 號報警為誤差寄存器的內容大于規定值;根據 31 號報警指示,將 31號機床參數的內容由 2000 改為 5000,與 X、Y 軸的機床參數相同,然后用手輪驅動 Z 軸,31 號報警消除,但又產生了 32 號報警; 查維修手冊知,32 號報警為“Z軸誤差寄存器的數值超過了正負 32767 或模數變換器的命令值超出了-8192~8192 的范圍”, 將參數改為3333 后,32 號報警消除,31 號報警又出現; 反復修改機床參數,故障均不能排除;為了診斷 Z 軸位置控制單元是否出現了故障, 將 800、801、802 診斷號調出,發現 800 在-1 與-2 之間變化,801 在+1 與-1 之間變化,而 802 卻為 0 ,沒有任何變化,這說明 Z 軸位置控制單元出現了故障。為了準確定位控制單元故障,將 Z軸與 Y 軸的位置信號進行交換,即用 Y 軸控制信號去控制 Z 軸, 用 Z 軸控制信號去控制 Y 軸,Y 軸發生 31
號報警(實際是 Z 軸報警),同時,診斷號 801 也變成了 0,802 有了變化,再一次證明 Z 軸位置控制單元有問題。
交換 Z 軸、Y 軸伺服驅動系統, 仍不能排除故障,交換伺服驅動控制信號及位置控制信號,Z 軸信號能驅動 Y 軸,Y 軸信號不能驅動 Z 軸,因此將故障點定在Z 軸的伺服電機。 拆開 Z 軸伺服電機,發現位置編碼器與電動機之間的十字連接塊脫落 (編碼器上的固定螺釘斷了),使得電動機在工作中無反饋信號,產生報警。將伺服電機與位置編碼器用十字連接塊連接好,故障消除。
5 、敲擊法
如果數控機床的故障若無若有,可用敲擊法查出故障的部位所在,因為這種故障大多是由于虛焊或接觸不良引起的,用絕緣物輕輕敲打有虛焊或接觸不良的疑點處,故障會重復出現。
例 6:一臺配 FANUC 0M 數控系統的 TH6380B 臥式加工中心。
故障現象: 在安裝調試時,CRT 顯示器突然出現無顯示故障,而機床還可以繼續運轉。 停機后再開,又一切正常。 在設備運轉過程中經常出現這種故障。
故障診斷與處理:采用直觀法進行檢查,發現每當車間上方的門式起重機經過時,環境振動大,就會出現此故障,由此初步判斷是元件連接不良;檢查顯示板,用手觸動板上元件, 當觸動某一集成塊管腳時,CRT 上的顯示就會消失,觀察發現該腳沒有完全插入插座中;另外,發現此集成塊旁邊的晶振的一個端子沒有焊錫。
將松動集成塊插牢,對晶振端子焊錫,故障消除。
6 、局部升溫法
數控系統經過長期運行后元件均要老化,性能變壞,當它們尚未完全損壞時,故障會時隱時現,可用熱吹風機或電烙鐵等對被懷疑的元件進行局部升溫,加速其老化,以徹底暴露故障部件。 采用此法時一定要注意各種元器件的溫度參數等,不要將原來是好的器件烤壞。
例 7:一臺配 FANUC 0M 數控系統的 TH6380B 臥式加工中心。
故障現象:工作半個小時后 CRT 中部變白,逐漸嚴重,最后全部變暗,無顯示;關機數小時后再開機,工作半小時后又“舊病復發”。
故障診斷與處理:故障發生時機床其他部分工作正常,因此估計故障在 CRT 箱內,且與溫度有關,檢查 CRT箱內,兩處裝有冷卻風扇,分別冷卻電源和接口板;人為將接口板冷卻風扇停轉,使溫度上升,發現開機后僅幾分鐘就出現上述故障,可見該電路板穩定性差。
調換此接口板后故障消除。
7 、結語
6 種數控機床故障診斷方法各有特點, 應根據不同的故障現象靈活應用,對故障進行分析,以逐漸縮小范圍,盡快發現故障,排除故障。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