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工業機器人正迅速“上崗”
2022-1-12 來源:- 作者:-
香港《南華早報》1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工業自動化進程給苦苦掙扎的產業帶來希望,但根本性問題并未消失在他位于湖南的小型稻谷加工廠,周迪(音)過去3年投資了20多萬元人民幣進行自動化改造,包括安裝用于分揀和包裝的機器。
周說:“我知道的稻米加工廠都實現了自動化,至少是部分自動化。我家在農村,家里只有4口人,我父母都快60歲了,讓廠子活下去的唯一出路是自動化。”
近幾年,中國各行業用機器人取代人力的步伐迅速加快。2021年大多數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綜合服務企業的年銷售額至少翻了一番。
關注智能制造的政府智庫——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表示,“在結合人工智能和工業自動化技術方面,中國已非常接近領先水平”,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比其他國家更能從自動化的廣泛應用中受益。
湖南一家糧油科技公司生產用于大米加工的“柔性拋光裝置”。過去,這些設備完全依賴海外進口。該公司負責人周英(音)說:“過去,大米色選機的許多零件依賴進口,現在全部實現國產,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這意味著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升級生產線。”
中國在2015年制定的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產26萬臺的目標已提前4年實現,因為僅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就生產了268694臺工業機器人。
業內人士和產業領域的專家表示,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助于緩解中國因老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不過,人口學家對自動化將解決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想法表示擔憂,人口學家黃文政說:“自動化有助于制造業和供應鏈升級,但對國內消費和老齡化問題幫助不大。”(作者He Huifeng,喬恒譯)
特種工業機器人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特種工業機器人是我國制造強國戰略明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是體現國家創新能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認為,特種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背景有以下四個: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工業互聯網、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人口紅利的消失。
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雖然得到大大緩解,但并沒有完全消除,中國作為全球疫情防控做的最好的國家也面臨疫情反復的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每天感染新冠的人數還維持在幾萬人之高。疫情對全球科技和產業都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疫情之下,全球經濟低迷還在持續。
但疫情不會打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勢頭,尤其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方式反而在疫情的倒逼下煥發起勃勃生機。疫情導致的用工荒推動了企業生產制造自動化、智能化的步伐,機器人尤其是工業特種機器人的需求被加速激發。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融合機器人、數字化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轉型,在未來的智能世界,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將有利于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多話語權。

工業互聯網已經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2015-2021年間,國家共頒布了20余個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工業智能技術則是實現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關鍵技術之一,工業特種機器人則在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中發揮基礎作用。國家對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也給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政策機遇,工業機器人在各個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給工業互聯網的大范圍落地夯實了基礎。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