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中國智造”,全國最先進植發機器人亮相
2023-6-2 來源:- 作者:-
5月1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植發中心主任吳文育亮相醫療機器人主題論壇,并圍繞“植發機器人在臨床中的應用”這一主題,展開主題演講。

吳文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要方向皮膚外科、毛發、醫療美容。
演講實錄:
機器人概念
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見于隋煬帝命木匠所營造的木偶機器人。有機關、有坐、起、拜、伏等能力。1920年,卡雷爾·恰佩克提出了Robot,歷史上首次創造該詞。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定義了這個詞,中國是2013年才開始定義的,認為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可編程的軸,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可在其環境內運動以執行預期任務的執行機構。
實際上中國起步比較晚,我們國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能夠集中國家之力來完成很多的事情,所以我們的發展很快,可能在一兩年里面完成其他國家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國家對于機器人重視了,我們的行業才會發展得好。機器人是一種技術,是一種工具,最后是一種產品。最重要的,機器人發明了以后干什么?應用場景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只是純科研。
機器人的分類,大的方向就分成兩塊,一是工業機器人,一是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中間又有個人和家用的,還有專業服務型的,我們的醫療機器人就屬于專業服務型的機器人。
整體來說機器人發展的幾個階段,從示教機器人,它不會改變行動路線。到帶傳感的機器人,可以對外界的環境有一些自身的調節,最后到智能化機器人,能夠識別、理解、推理、自己做決策。
智能的機器人中間也會分很多種,能夠看,能夠走,到能夠執行,能夠看也能夠反饋,到最后還能夠判斷,然后來進行規劃決策,這是一步一步地在前進的,我想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是這樣。
對于智能機器人,整個機器人手臂是最重要的。手臂的功能大概占到20%左右,其實中間代替手的功能占了60%。我們說人的手特別關鍵,動作精細度大部分都在手上面,它代替一部分工具的作用占到20%。
醫療機器人
對于醫療機器人,一般就分成手術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四大類。
手術機器人中間,最有名的應該是腹腔鏡機器人達芬奇。其實現在也有很多骨科機器人、神經外科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都在不斷地推進。輔助機器人,比如說膠囊機器人,做一個膠囊胃鏡等等,做一些診斷的,遠程醫療的等等。
康復機器人這兩年應該也是比較火的,因為現在大家對于康復的需求都非常強,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仿生的,還有外骨骼康復的,還有其他康復的,像這種懸掛式康復機器人在臨床上是有非常大應用空間的。
還有一些就是服務機器人。在新冠期間,消毒機器人,不需要人跑,不需要做很多的防護,直接一個機器推過去就可以進行消毒了。
國內現在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國內機器人為什么沒有能夠做到很好國產化?在核心部件方面,電機、傳感器這些都是問題。我們在做植發機器人過程中就發現,識別的攝像頭這個技術在國內就達不到,所以必須買進口的。這些核心部件的問題,我覺得是我們要做國產化很重要的一點。
現在大家都說卡脖子的問題,其實就是要解決國產儀器替代進口的問題。有一家公司如果能夠解決攝像機問題的話,可能這家公司就能夠非常迅速地成長壯大,其實任何一個核心部件都是一個發展的機遇點。
我想我們的機器趨勢主要是兩點,第一,更多的產品能夠國產化;第二,功能能夠更進一步。這兩點只要實現一點,這個公司就能夠存活得很好,因為市場需要這樣的公司,需要這樣的技術。
植發機器人背景
講講我的專業——脫發,為什么我們會想到要去做植發機器人?首先要看看脫發整體的情況。第一,脫發現在已經成了大部分人關注的焦點。中國有77%的人都受到過脫發的困擾,男性21.3%,女性有6%,中國的脫發人群大概有2~2.5億人群,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對于脫發關注的原因,人群基數非常大。
第二,整個脫發呈現年輕化趨勢。95%的人關注脫發的都是40歲以下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又是年輕人特別關注特別焦慮的疾病,所以大家治療的意愿非常的強烈。
大家可能會問,脫發有這么多人,現在有什么辦法?二十年以前,我可以說我們沒有任何的辦法,但是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做。比如說從最開始養護類的,藥物中間最有名的就是外用的,還有儀器導入,還有微創的,還有一些微電流導入,還有一些激光,還有一些手術,還有紋繡,最后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戴假發,這個時候也可以選擇植發。
為什么很多人愿意選植發?第一,因為它可以很快地看到療效。第二,現在年輕人普遍熬夜。2016年,中國的植發市場只有57億,到2017年是85.5億,經過三年疫情,整體的量又在往上增,基本上每年大概增長20~25%。整體來說,現在這個市場基本上大概能夠接近200億。
在中國,植發現在主要分在四塊地方去做,第一個是公立醫院,第二個是大型連鎖醫美機構,第三個是小型民營的醫美機構。大型連鎖植發的診所,像我們現在看到上市的有雍禾等等。中小型的就是在醫美機構里面是很小的單元,是一個科室。第四個是私人的診所。大概的比例公立醫院15%,大型連鎖機構35%,中小型的醫美機構大概是15%,植發診所個體小診所大概占到35%左右的體量。在中國整體的體量,民營的體量大于公立的體量。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大家對民營機構信任感不足,口碑不好,所以這中間會有很多的問題。公立醫院確實做得要比民營的好,但是公立中間最大的問題是醫生、護士都是需要有編制的,所以沒有那么多人可以參與到這個項目,而這個項目又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項目。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要解決人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植發機器人大有市場的原因,植發機器人能夠去替代現有的人力。
毛發移植四部曲:取發、毛囊單位制備、打孔、種植。取發就是插秧,取毛囊是搜集秧苗,制備毛囊是整理秧苗,打孔是定位,最后是種植毛囊是插秧,所以他們把我稱之為“現代農民”。
植發技術發展史
1922年是探索期,1822年,美國整形醫師和他的學生發布了應用外科方法矯治毛發稀疏的研究,描述了異體和自體毛發移植的動物實驗。
里程碑是1959年,Norman Orantreich首次將后枕部區域毛囊移植到脫發部位,證明了自體后枕部安全移植毛囊區域,為毛發移植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生理學基礎。這是我們為什么能做毛發移植最最重要的基礎,他被稱為是現代毛發之父。
1988年他發明了毛囊單位移植FUT的方式,到2001年美國的兩位教授發明了點狀提取毛囊,單個毛囊單位,把單個的一個一個提出來,發現它不是一個條帶的疤痕,是點狀的疤痕,這個點狀的疤痕好看,頭發稍微長一點點就看不到了,就變成一個個小白點。
美國Restoration Robotics公司首次推出ARTAS植發機器人,是全球首款植發機器人。2011年進入到中國市場,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太貴,機器要400~800萬元/臺,正是基于這一點,2011年磅策也完成了國產植發機器人,實現了國產化。國產化的意義非常大,第一,我們解決了植發機器人的問題,第二,我們能夠讓整個產品的價格大大降低,能夠讓更多的醫院用得起這種產品。
接下來我們講講核心技術。一個是看得準,什么叫看得準?就是你的識別要好,要雙目識別的系統,毛發要立體鑒別進行識別,識別準了以后才能把它做好。
第二,手臂活動度一定要好,所以需要機械臂多傳感運動控制,最后一步很重要,就是要取得好,所以最后的穿刺非常的關鍵。植發機器人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專業醫生稀疏,毛囊橫斷/效率改善,還能降低醫師工作的強度。
從機器人來說,如果你的價格在一定的性價比中間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定位,我覺得慢慢地會替代人工植發,今后發展的空間非常的大。
植發機器人還能解決很多流程化的問題,磅策也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從一個患者進來以后到休息室,他過來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做毛囊的檢測。做完毛囊檢測以后要去做設計,他想好要做植發,要做設計,設計完以后把他帶到手術室。中間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做,比如說做毛囊檢測的時候怎樣做智能化的檢測?做設計的時候怎么樣做智能化的設計?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軟件來解決的。到手術室以后給他做提取,提取的時候可以用智能化的毛囊提取,用機器人來做智能化。
我要隆重推出Hairo System,這個植發機器人是目前全中國最先進的也是各個體系方面做得最完善的。單個毛囊提取時間已經小于2秒,提取準確率大概95%左右,取發精準度已經到0.01mm,深度精準度在0.05mm,穿刺力安全保護0.2N,斷電保護時間20min,和國外植發機器人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
同時磅客策也會開發一款3D植發規劃軟件,這個軟件已經做得像模像樣了,已經可以在臨床上面用。智能皮膚鏡正在做的過程中,現在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多,大家對于毛發怎么看,怎么讀,怎么了解,都非常重要。植發座椅、智能毛囊提取儀、多發植發針,各個分析都已經在做布局和進行開發。
我們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打孔、提取、分離、作孔、種植都已經有了整體的安排和整體規劃,我想磅策在植發這一塊應該能走得很遠。
對于機構來說,植發機器人能夠擴大機構的營收,單位投入比能夠提高。第二,對于醫護端來說能夠降低勞動力。第三,對于患者來說能夠更穩定,它能夠解決信任感的問題。
目前,我們在整體臨床前的一些研究已經全部完成,臨床實驗倫理也已通過,我們馬上就可以開始做臨床研究了。如果這個臨床研究一切順利的話,在一到兩年一定能夠拿到注冊證,完全進入臨床研究,真正地幫助到廣大的脫發患者,造福“中國智造”。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