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成“風口”,國內從業者為何搖頭?
2024-3-4 來源:- 作者:-
人形機器人的熱潮,迅速從美國“吹”到了中國。連日來,在國內A股市場上,有關人形機器人的個股紛紛上漲,多只觸及漲停。
中信證券研報稱,人形機器人概念火熱,主因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度預期改善、AI巨頭點燃機器人技術創新之火、政策端及廠商端持續利好。
目前,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是工業機器人與其他自動化設備的有力補充,其全球市場空間可達數萬億級別,不遜色于3C、新能源汽車。但國內不少從業者提出了質疑。
目前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的雅可比機器人創始人邱迪聰對新浪科技直言,“未來的機器人肯定是面向多場景通用多功能方向的,但它不一定要收斂到人的形態,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不一定符合ROI。”
與此同時,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告訴新浪科技,“機器人可以有很多機械臂,但是為什么一定要有腿呢。”
一面是資本層面的狂熱,一面是來自業內的克制與理性。再次走紅的人形機器人,是不是一把虛火?或者,人們真的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兩大因素,改變機器人的發展?
近日,國外科技公司頻頻曝出關于人形機器人的利好消息。先有美國初創公司Figure AI的巨額融資,再有Optimus人形機器人超越前代,后有英偉達宣布成立GEAR,將進一步加速機器人照進現實。
在最新的采訪中,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談及此事時表示,“若機器能夠生成文字、繪制圖像,那么它們是否也能生成動作?答案似乎肯定的。一旦機器掌握了動作的生成方式,它們或許能洞悉背后的意圖,并創造出通用的表達形式。如此,類人機器人的到來或許已指日可待。”
當前,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企業都正在基于英偉達算力做計算,英偉達在支撐這些公司發展的同時,也正引領著整個AI行業的發展方向。在機器人行業,目前同樣有大量的機器人公司,正基于英偉達算力進行計算,尤其算力需求比較大的機器人產品,英偉達嵌入式平臺更是避不開的選項。
“如果英偉達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動作生成,也許這一戰略變化,將徹底改變整個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勢。”
如果說英偉達是改變發展的硬件因素,那么軟件因素當屬ChatGPT。邱迪聰表示,自2023年ChatGPT出現后,大語言模型所產生的智能涌現能力,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路徑。由原來的算法+單位任務的機器人2.0時代,進化至交互性、認知能力和泛化能力都更強的機器人3.0時代。
“2.0時代的機器人,比如餐飲、酒店或者工業場景的機器人,雖然也具備了一些圖像識別和邏輯運算的能力,但本質上還是程序員將代碼寫到機器人大腦中,然后教會他執行任務,這樣的話,換一個場景基本上就等于要重做一遍。”邱迪聰表示,到了3.0時代的機器人,由于機器人對語言和環境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還可以自動規劃運動路徑。“導致了新一代的機器人有了很強的泛化能力,而且編程訓練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這讓通用具身智能3.0時代的機器人,有了進一步走近人類生活的先決條件。”
機器人,沒必要有腿?
底層技術邏輯的改變,讓機器人邁進了新的發展階段。而人形機器人這一產品形態,因為外觀形態與人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自然也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國內,人們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重視度,已直觀地體現至股市層面。近期,國內機器人概念股持續強勢,包括華研精機、東方精工、博杰股份、標準股份、天永智能、天奇股份、鳴志電器等在內的多家機器人上市公司連續多日漲停,勢頭強勁。
另據Choice數據統計,包括中控技術、索辰科技、怡合達、埃斯頓、步科股份等在內的23家機器人概念A股上市公司中,在1月1日至2月28日間獲機構密集調研,其中中控技術同期機構來訪接待量最多,為373家。
高漲的資本市場背后,新一輪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熱潮,正在醞釀升溫。但對于行業從業者而言,人形機器人這一產品形態,卻不見得比單純的機器人更具有吸引力。
“未來的機器人肯定是面向多場景、通用多功能這個方向去做的,但它不一定要收斂到人的形態,因為在很多場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不一定符合ROI。”邱迪聰以商超補貨機器人為例,如果加上雙腿,它會產生很多噪聲,同時也變得非常費電,遠不如安裝一個輪子來得劃算。“如果給人形機器人接上手和腿,卻沒有帶來最真實的價值優勢,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另有8年AI+機器人工程化落地經驗的從業者對新浪科技表示,“人形機器人之所以要做成人形,是因為雙腿直立行走的方式,可以適用更多的復雜場景和地面情況。但現在即使在平坦地面、規整場景上,也缺乏好的機器人產品,所以,我們先要解決規整場景,再去想復雜路況。”
在該人士看來,機器人最大的能力在于操作的發展,而不是它對全地形的覆蓋。現在發展機器人,完全可以只做上半身的操控和機械臂,待以后真的需要下半身的雙腿等其他能力時,也可以再選擇重新研發裝配。
在近期舉辦的新浪財經《財之道》沙龍現場,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在談及人形機器人時也同樣表示,“機器人可以有很多機械臂,但是為什么一定要有腿呢?現在的技術許多場景裝上腿反而不安全,而且成本也算不過來。”
可見,從真正落地并開啟商業化的角度而言,安全、實用以及性價比,才是真正決定一款機器人能不能走遠的關鍵。類人的炫酷外表下,人形機器人雖然收獲了大量關注,但想要借此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仍面臨著充分的財力與現實的考驗。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