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人形機器人感知技術發展與探索
2024-4-8 來源:- 作者:-
4月2日,由中國機器人網、智能谷產業園主辦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在上海順利舉行!數千人齊聚,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沿話題,剖析產業風口,共同探尋產業融合與落地的方向。
在上午的院士專家報告環節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圍繞「人形機器人感知技術發展與探索」這一主題,展開了主題報告。

以下是本次報告實錄,「中國機器人網」整理刪改:
人形機器人感知技術的發展與探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智能時代與機器人;二是傳感器研究若干進展;三是人形機器人的感知功能。
關于智能時代與機器人,大模型、腦機接口現在發展很快,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會轉變,這段時間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預見性。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第三次是信息化,第四次是智能化。人形機器人要智能化,要融入實體世界當中,智能化智造技術,智能化診斷,腦際接口,AI融入物理世界,這些方面我們人都可以做,將來這些工作將由機器人代替人做,這里面涉及到高學科、高領域的應用,多方向的延展。
智能化系統,比如說守門員看到球,動態感知相當于五官,他能夠大腦分析這個球哪里過來,并且肢體采取措施把這個球搞掉,他是一個典型的機器人,他是一個智能的機器人,是人形的。得到信息分析,然后再給你對話,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內容,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ChatGPT都是屬于這方面的內容。
現在機器人廣泛應用在工業上面,寶馬有5000個人工人在慕尼黑,其中1000個是機器人,尤其是噴油漆完全靠機器人完成。
第二個問題是講傳感器,有很多的傳感器將來都要安裝到人形機器人上面去。人形機器人一定要有信息感知的支撐,還要有大腦分析、控制,各類傳感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包括紅外、紫外、X光等,傳感器以后就是各類大數據。
各類大數據是你后面進一步做分析的基礎,數據、算力、算法,所有的里面都先要有數據,這個數據是傳感器實時得到的數據。從光學的角度,紅外的角度是要做慧眼,能夠全天候的拍照,最后希望能夠像孫悟空二郎神一樣做到慧眼。
紅外線我們有微波爐,WIFI,光通信,紅外加熱等。紅外傳感器的功能,圖像、熱像,我們安檢的時候可以穿過人體,看你身上有沒有帶了東西,如果帶了槍,帶了刀就可以看到。紅外偵查,知道了以后打擊目標。紅外傳感器放到天上,白天看風云,夜里看風云,對這個風云氣象就報的很準,這也是通過信號分析,最后再做出判斷,就是天氣預報的判斷,現在是對大氣做CT,它的溫度濕度,現在天氣預報非常準,可以知道某一個地區幾點它的氣侯怎么樣。
熱成像可以看到溫度分布,對溫度可以測得非常明確。它有些公式具體可以算出多少度,而且可以穿過煙霧,所以它的功能很強。夜里面哪里有排污,哪里有短路,哪里有電子軟件失效都可以看出來。
光譜識別,數據庫做好,然后就可以分析了。比如說這個水稻畝產多少斤,光譜識別跟數據一比就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畝產600斤。鈾礦,跟數據庫的光譜很接近,就知道這個地方有鈾礦,目前這個事情在月亮上面做,上面放了探測器,分析月亮表面什么成分,在月亮的正面有一個月球側,發現月亮表面到底是什么材質,這就是慧眼。
現在火星在做這個事情,收集火星上面的光,來分析火星表面什么樣,我們在天上做,在月亮上做,在火星上面做,也可以對人體來做。如果光譜信息拿來,一分析是活性還是良性,就可以用于病理診斷。
人身體上有很多的傳感器采集人的信息,我們的機器人上面也可以放傳感器。機器人行動的信息,比如說表情、影像、行為,通過這個判斷抑郁癥有多嚴重,這個小設備放到人形機器人上,一看就知道是抑郁癥的程度。我們現在發展一種微小的壓力傳感的設備,比如說分子傳感器,能不能事先知道呢?要靠傳感器知道,有一種熒光效應,發熒光,用這個道理可以做成報警器。
嗅覺也很重要,人形機器人如果有嗅覺也非常好,像人一樣,現在嗅覺也是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面,有機半導體材料,熒光、傳感,對嗅覺也是很好的研究,美國開過一個萬人傳感器的峰會,對這個方面做過很多研究,在這個會上發表。
第三個問題是人形機器人的感知功能。機器人發展還是很快的,智能時代下的機器人要有4個模塊:環境感知模塊、智能芯片模塊、運動控制模塊、操作系統模塊。人形機器人中的核心傳感器,推他一下就會過來,這個傳感器有很多的固定,還要有觸覺傳感器。
視覺傳感器的研究熱點就是仿生感光,市場規模非常大,每一個部件的研究非常重要。還有就是慣性傳感器,要加速傾斜的角度。人形機器人里面大量的傳感器設備,包括大量的部件,都需要把每一個部件的水平都能夠研究得非常好,而且能夠做出來。
現在我們有很多的例子,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假肢矯形,可感知的腦部起搏器,仿生手,還有乒乓球教練,清潔機器人,數字導航機器人,數字化手術平臺……
我們現在發展的方向是要有一定的場景,基本的核心,基本的元器件要做好,要集成,還是需要瞄準我們每一個場景,比如說掃地的機器人,如果+ChatGPT,可以跟他說話,老年社會,比家里養一個狗好一些,功能好一些的買10萬多的,又能夠掃地,還能夠給你講話很好,這個難度也很大。
還有教育機器人,把這個教育資源怎么寫題目,怎么創造,怎么分析,搞個人形機器人在那兒,家長買回來以后,小孩子培訓班不用去了,可以幫你分析。還有消防員,消防員很辛苦,很危險,他們從事危險的工作,希望能夠被機器人替代。
我們覺得做一個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支柱:一個是感官設備;第二是大腦分析;第三是四肢行動。各種各樣的元部件,把它融入到人形機器人里面去,又能夠看書,回家還能夠燒飯燒菜。
我們人形機器人希望做成部分智能,能夠做某一件事,或者能夠做兩件事,程序化的人形機器人從第一功能擴展到多功能,智能化人形機器人從單一智能發展到多智能,發展場景牽引的動作與對話相結合的智能化人形機器人,家務機器人,乒乓球教練等等,針對某一個場景具有一種功能,很多人就有市場的需求,所以機器人行業是未來智能時代里面非常主流的一個行業,會有許多上億發展的可能性。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