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_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_毛片网站多少

  為機床工具企業提供深度市場分析                     

用戶名:   密碼:         免費注冊  |   申請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陽機床

車床 銑床 鉆床 數控系統 加工中心 鍛壓機床 刨插拉床 螺紋加工機床 齒輪加工機床
磨床 鏜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檢驗測量 機床電器 特種加工 機器人

機器人

電工電力 工程機械 航空航天 汽車 模具
儀器儀表 通用機械 軌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熱門關鍵字:

數控機床

 | 數控車床 | 數控系統 | 滾齒機 | 數控銑床 | 銑刀 | 主軸 | 立式加工中心 | 機器人
您現在的位置:機器人> 行業資訊>目標3000億:機器人產業迎來空前機遇期
目標3000億:機器人產業迎來空前機遇期
2021-8-27  來源: 南方日報  作者:-


  近日,美的集團子公司庫卡披露了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庫卡訂單金額18.88億歐元,同比增加52.2%;收入15.29億歐元,同比增加30.9%;稅后利潤0.26億歐元,同比漲幅超過100%。

  在外界看來,在遭遇連續三年的業績下滑后,庫卡終于“喘過一口氣”,成功實現自救。庫卡的“回血”離不開中國市場的優異表現,半年報顯示,庫卡中國市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97.2%。

  正是借著市場大好的東風,今年4月,位于佛山順德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二期項目啟建,計劃在一年半內完成6棟廠房的建造,滿足未來3—5年的發展需要。按計劃,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今年將實現生產銷售機器人14000臺,產值破20億元。

  庫卡上半年的表現,可以說是佛山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生產全國1/5機器人的產業高地,佛山對于機器人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僅今年上半年,佛山就迎來埃斯頓、川崎、藍胖子等國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落戶,加上原有企業的增資擴產,本土機器人產業版圖不斷擴張。與此同時,美的庫卡等企業熬過“陣痛”后,正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按照佛山“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智能制造裝備及機器人等四大產業集群,將沖刺3000億元產值規模。邁向3000億元,佛山機器人產業需要堅實的基礎,也亟待騰飛的契機,而伴隨著佛山制造業掀起新一輪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一個空前的發展機遇正在來臨。


  群雄匯聚

  巨頭搶灘制造業高地

  即便疫情給經濟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佛山機器人產業依然沒有停止擴張步伐。

  就在十余天前,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埃斯頓”)競得位于三龍灣順德潭洲會展南片區的地塊,其參股公司則拍得相鄰地塊。兩處合計70畝土地,將計劃投資超4億元打造兩大智能制造生產基地。

  埃斯頓來頭不小。這家創建于1993年的企業,最早從數控機床業務做起,2011年開始布局機器人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憑借在獲利能力、研發成果等方面的優勢,埃斯頓位列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第一。

  除了布局生產基地,埃斯頓還將在佛山三龍灣投資設立大灣區總部,并與其全資收購的歐洲焊接機器人領軍企業CLOOS共建德國CLOOS焊接機器人(華南)技術中心,有望助力佛山形成從工業機器人本體到系統集成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

  工業機器人“領頭羊”的到來,無疑為佛山機器人產業再添“猛將”。事實上,在埃斯頓之前,上半年,佛山已經相繼迎來了盈合、藍胖子、川崎等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的落戶。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川崎機器人的到來。4月,日本川崎機器人“牽手”佛山本土企業隆深機器人,投資1億元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合資工廠投資更達到10億元,計劃于2021年8月實現投產,達產年實現年營業收入8億元。

  這是一次強強聯合。川崎機器人是全球五大機器人品牌之一,工業用機器人研發制造實力雄厚。隆深機器人則是佛山本土崛起的機器人企業,在家電機器人的研發制造上占據領先優勢,2015年問鼎國內家電行業系統集成領域龍頭。

  追溯起來,雙方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4年,隆深機器人和川崎機器人就建立代理店關系。2017年,兩家企業共同成立在中國的首個工程研發中心,這為隆深機器人切入汽車行業提供了很大助力。如今,雙方深度牽手合資建廠,也意欲在機器人本體制造上有更大突破。

  川崎機器人和隆深機器人的合作可以視作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伴隨著產業轉型,佛山本土一批機器人企業崛起,比如隆深機器人、嘉騰機器人等;同時吸引了大批世界級頭部企業以合作或投資的方式落子布局,在川崎之前,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4大世界級頭部機器人企業均已布局落戶,在川崎之后,國內龍頭埃斯頓也強勢落子。

  “過江龍”與“本地虎”,齊齊造就了佛山機器人產業的群星閃耀,也形成了佛山機器人產業邁向3000億級集群的一支強軍。

  熬過“陣痛”

  庫卡、博智林在質疑中成長

  不過,佛山機器人產業中最受關注的兩顆“星”,當屬跨界而來的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四年前,美的、碧桂園先后跨入機器人領域,前者以292億元、溢價36.2%收購德國庫卡;后者宣布投資800億建設順德機器人谷。

  如同巨石入水,美的、碧桂園的跨界掀起了佛山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大浪潮,引發了外界高度關注與期待。然而,與跨界而來時的聲勢浩大相比,此后數年,兩者都經歷了一段頗為黯淡的時期。

  美的并購庫卡后,機器人一度成為唯一拖累美的業績的業務,更引發了外界對于這起明星并購是否存在“消化不良”的討論。

  2018年是美的與庫卡聯姻后的第二個業績年,當年年初已爆出庫卡CEO Till Reuter離職一事。當年度,庫卡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全年營收下滑6.8%,利潤暴跌80%。這一年,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包括庫卡等)也成為美的集團唯一一項營收下滑的業務。

  2019年,庫卡全年總收入31.907億歐元,較2018年同期下滑1.6%;2020年,受疫情影響,庫卡業務再度受挫,當年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9%。如此“跌跌不休”,美的幾度因此站上風口浪尖。

  另一邊,碧桂園機器人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碧桂園旗下機器人運營主體“博智林”,寓意“博士成林”,在創辦博智林時,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找到了曾在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日本機器人企業——發那科擔任研發要職的沈崗。根據當時媒體報道,沈崗被楊國強一句“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所打動,決定出任博智林總裁。

  然而,在任職不足一年后,沈崗出走博智林,并于離職一年后加入了“美的系”的盈峰集團。當年的“佳話”一度變“笑話”,外界也對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大打問號。

  在此起彼伏的質疑聲中,美的和碧桂園在發展機器人業務上都表現了極大的決心。

  面對庫卡業績下滑,美的推動庫卡進行戰略布局調整,尤其積極推進庫卡的本土化進程。2018年美的與庫卡成立合資公司,在順德建設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項目一期工程于2019年投入使用。今年4月,二期項目啟動建設。

  從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看,美的庫卡本土成績顯著。半年報披露,庫卡集團中國分部上半年訂單總額為3.571億歐元,同比增長43.2%,銷售收入為2.623億歐元,同比增長97.2%。庫卡集團上半年累計接單量18.88億歐元,同比增長52.2%。從業績來看,庫卡已經成功扭轉局面。

  碧桂園博智林在經過一段時間沉寂后,今年上半年也傳出不少好消息。今年2月,博智林宣布在研建筑機器人及智能產品近50款。3月,博智林機器人首個商業應用項目對外開放,并同步宣布18款建筑機器人實現商用。8月24日,碧桂園總裁莫斌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明年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和智慧建造將會迎來全面盈利。

  種種跡象表明,美的庫卡和碧桂園博智林都在逐步走過“陣痛期”,迎來新發展。但兩者的經歷也印證,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場持久戰,輸贏不在朝夕之間。

  產業角逐

  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全國范圍看,各城市間機器人產業的競逐,更是遠未見分曉。

  作為萬億級的新賽道,隨著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勢頭越來越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穩步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7.36萬套,同比增長69.8%。

  國內幾大制造業集聚區也早已規劃發展機器人產業。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有佛山、蕪湖、昆山、常州、天津、青島等36個不同地區建立了機器人產業園,平均每個省有超過一家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3萬畝。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制造業基地,佛山是較早一批打造工業機器人產業園的城市,也發展為目前國內主要的機器人產地之一。截至去年底,佛山機器人產量約占全國機器人產量的1/5。這意味著,全國每5臺機器人就有1臺是生產于佛山。

  但是,在機器人產業領域,佛山“對手”和“追兵”都不少。

  今年6月,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工業機器人行業產業鏈區域熱力圖顯示,在區域經濟發達、工業發展成熟、自動化技術需求較大的華東沿海地區以及華南沿海地區,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更為集中。其中,江蘇省是工業機器人企業密度最高的省份,廣東省緊隨其后。

  同樣是制造業大市,近年來,江蘇蘇州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頗為亮眼,已經形成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兩大類產品完整產業鏈。值得一提的是,蘇州昆山擁有占地面積超100畝的“國字號”機器人產業園,已經集聚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艾博機器人等數十家機器人企業。

  再回看廣東,緊鄰佛山的東莞,近年來也在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借助本地資本機構集聚優勢,東莞快速孵化了一批工業機器人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工業機器人市場主體數大幅飆升,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增長達到123.3%。

  相較之下,佛山的優勢依然是明顯的,龐大的制造業產業集群,既提供了制造配套能力也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這也是為何國內外機器人巨頭將佛山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紛紛搶灘落戶。但是佛山也在科研力量、資本機構等方面存在短板。

  不容忽視的是,佛山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今年7月,佛山發布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磅政策,單個企業扶持資金總額最高達到1億元,力度可謂空前。這也宣告了佛山即將迎來一輪最大規模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浪潮。

  要知道,根據2020年底的統計,佛山僅有7.5%規上企業使用機器人。這意味著,隨著制造業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佛山必將迎來機器人需求井噴,這是佛山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如何借助需求井噴的契機,推動佛山機器人產業補齊短板,邁向新臺階,則是佛山的挑戰。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