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是未來發展方向”
2022-3-31 來源:- 作者:-
針對廣州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和特點,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表示,廣州在機器人本體方面“占了一席之地”,最典型的就是廣州數控。廣州數控在南方是做機器人最早的,在北方則是沈陽新松,有時候就會說“北有新松,南有廣數”,這點廣州還是比較自豪的。“廣州在機器人領域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工業機器人以及工業機器人集成是最有優勢的。”

他介紹說,國內機器人主要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個地區生產和使用,珠三角地區則是廣東,長三角地區則主要是上海,環渤海地區則主要以沈陽新松、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為主。與其他兩地相比,廣東珠三角地區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所以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這里也有了用武之地。
“但必須承認我們與國外的工業機器人還是有差距的。” 任玉桐表示,無論從機器人的載重、負荷,還是從精度及使用時長來講,國內機器人都與國外機器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機器人發展是個積累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廣州依托省機器人創新中心, 加快推動以面向汽車、船舶、航空等高端制造業為主的集成應用, 完善標準化、 檢驗檢測、 技術培訓、 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能力。對此,任玉桐認為,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幾家成員單位都是廣州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現在其作用還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如果能夠把創新的作用都發揮出來,對廣州來說會是一個新的“亮點”。
“現在協作機器人是一個發展方向。”任玉桐表示,在協作機器人方面,國內與國外是同時發展的,所以還是做得比較好,包括無人機國內也是做得比較好的。
他介紹,現在的工業機器人一共只有五軸、六軸,協作機器人則更加靈活,甚至能夠達到七軸、八軸,“機器臂”的范圍也更加廣,而且能夠更加安全,人一碰到就會停止。如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必須框在一個框框內,不能讓人靠近,但這對于協作機器人就不存在,可以人機協作,與人類一起干活。“這樣的工業機器人更加智能化,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希望廣州能夠抓住。” 任玉桐說。
針對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卡脖子”問題,任玉桐表示,目前還是存在,如減速器等;但從“無”到“有”的角度來講,我們曾經在機器人領域遇到的諸多問題,現在已經可以國產化做出來了,“我們的產業鏈比較完整,能夠自主做出來,但是從高精度、載重量大等‘質量’技術來講,我們還是存在一定的難題,主要原因就是零部件,再拆解細分就是軟件、芯片和材料。”
任玉桐表示,認識問題還是要全面,要能夠持久地去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機器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個基本的過程,必須要有一定的支持。” 他告訴記者,對于企業來說,經費的支持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機器人做出來了,要使用之后才能知道如何去優化它,這也需要相關部門的引導、鼓勵和支持。
任玉桐坦言,科學技術的最終體現,最后還是落在機器人身上,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后也是通過機器人呈現的,最后形成的智能機器人將是集大成者。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