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智能機器人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11-15 來源: 文匯報 作者:-
“智領創新,通用未來”上海智能機器人產業大會臨港峰會昨天舉行,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臨港機器人產業基地同時揭牌,臨港新片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聯合體成立,一批智能機器人高能級項目集中簽約入駐。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AI)、云計算、大數據、5G等浪潮,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并成為推動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力量。智能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圍繞智能機器人產業,臨港新片區搶抓機遇打造產業生態試驗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臨港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目前,臨港新片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介紹,新片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智能機器人是重點應用賽道。臨港現已集聚AI核心企業150多家,導入研發人員5000人。圍繞通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及特種機器人、AI技術四大領域已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40家。
臨港新片區機器人產業基地位于國際創新協同區科技創新城社區,聚焦智能機器人產業,瞄準通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細分賽道前沿領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基金,搭建科技創新功能平臺,招引產業鏈核心環節鏈主企業,孵化培育具有技術領先性和產業帶動能力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當天,15家智能機器人產業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入駐,覆蓋AI技術、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行業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鏈,涉及多家細分賽道內的知名企業,包括通用人形機器人企業智元機器人、水下作業特種機器人企業中車艾森迪、多模態大模型落地應用企業深思考、光伏清潔機器人企業織光智能等。
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由6位院士領銜,作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提供智庫咨詢服務、共性技術研發、成果孵化轉化、應用創新示范、產業基金及投融資分析、開放交流合作。臨港新片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聯合體匯集智能機器人企業、平臺機構、金融機構、高校以及應用場景等29家成員單位,將積極推動上海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創新融合和集聚發展。
吳曉華表示,未來新片區還將圍繞機器人整機、AI芯片、AI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智能算力、應用場景、研發科創平臺、產業基金、高校院所、園區載體10方面要素持續發力,進一步筑牢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底座,構建智能機器人應用標桿示范區。
未來5至10年智能機器人產業化將迎突破
“智能機器人的技能和能力將向更加柔順、安全、靈巧以及廣泛適應、非標動作的趨勢發展,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物流、水下、大健康等多種場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機器人實驗室主任、人工智能中心主任陳小平提出,預計未來5至10年,智能機器人的產業化落地將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閆維新表示,人形機器人將對人工智能和未來產業起到變革性引領和帶動作用,智能機器已逐漸發展到通用機器人,將具備更強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運動控制技術實現更精細和靈活的運動控制,自我學習和自我適應能力進一步加強,將在柔性智造、交互服務、特種替身、教學科研等領域得到應用并深入人們日常生活。
智能機器人重要性不言而喻,政策層面也不斷迎來加碼支持。就在上個月,《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發布。據悉,當前本市工業機器人產值24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為國際平均水平兩倍多,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83臺/萬人。到2025年,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在品牌、應用場景和產業規模方面實現“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建設3個公共服務平臺,即智能機器人檢測與中試驗證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等;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工業機器人密度達500臺/萬人,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臨港新片區作為上海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和策源地,要緊抓機器人本體與核心零部件集成研發,加強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攻關,建設全場景機器人輻射帶,打造機器人特色集群。”市經濟信息化委智能制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說。
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出席。
作者:周淵
文:本報記者周淵圖:視覺中國編輯:施薇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