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_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_毛片网站多少

  為機床工具企業提供深度市場分析                     

用戶名:   密碼:         免費注冊  |   申請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陽機床

車床 銑床 鉆床 數控系統 加工中心 鍛壓機床 刨插拉床 螺紋加工機床 齒輪加工機床
磨床 鏜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檢驗測量 機床電器 特種加工 機器人

機器人

電工電力 工程機械 航空航天 汽車 模具
儀器儀表 通用機械 軌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熱門關鍵字:

數控機床

 | 數控車床 | 數控系統 | 滾齒機 | 數控銑床 | 銑刀 | 主軸 | 立式加工中心 | 機器人
您現在的位置:機器人> 行業資訊>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蓬勃發展——來自安徽省蕪湖市的調查
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蓬勃發展——來自安徽省蕪湖市的調查
2024-6-13  來源:  作者:

 
       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我國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構筑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機器人
  
       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前,機器人產業發展有何亮點?各地又在哪些新賽道上比拼?機器人產業的細分品類發展狀況如何?本版推出系列調查,初探機器人產業發展狀況。
   
       去年年底,2023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蕪湖市舉辦。作為我國機器人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行業年度盛會之一,此番落戶蕪湖,與當地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不無關系。
   
       蕪湖發展機器人產業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蕪湖就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10年來,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從最初的四五家企業、不足4億元產值,逐步發展到集聚上下游企業22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超過100家,產值突破300億元。
  
       從配套廠到新產業
  
       21世紀初期,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奇瑞汽車作為蕪湖制造業龍頭企業,逐漸進入高速發展期,迫切需要提升生產效率。蕪湖鳩江區發改委副主任李翔宇介紹,他們考察發現,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往往會投入汽車生產線使用,以提高生產效率。
   
       工業機器人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末,這種機械裝置既高效安全又易于管理,在工業領域應用極為廣泛。李翔宇說,工業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發展機器人產業既可助力當地龍頭企業發展,也能為地方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由于起步時既無人才又缺市場,他們就“走出去”積極尋求合作。2008年,蕪湖奇瑞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與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聯合開發了第一款自主制造的QH-165公斤負載點焊機器人。2011年,首次實現國產工業機器人在汽車生產線上應用。
   
       隨著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起勢,集聚發展成為產業向前的重要路徑。2013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方案》獲批,提出支持打造以蕪湖為龍頭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試點集聚區。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說,經過梳理和摸排,蕪湖決定以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為基礎,著重發展工業機器人。
   
       在政府支持下,2014年,當地多措并舉積極打造園區生態,不斷培育整機企業發展壯大。李翔宇說,鳩江區設立機器人產業擔保基金專項,為工業機器人企業便捷貸款提供助力;不斷加大要素資源保障和優化園區產業發展環境,吸引機器人企業集聚。
   
       2019年在寧波成立的蕪湖藦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底搬遷至蕪湖,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整機研發、制造、銷售,去年營收額超1億元,同比增長超50%。該公司行政經理高攀回憶,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上,蕪湖主動邀請他們在當地設廠投產,經過企業考察,國家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產業齊全,物流、售后等均有保障,在這里設廠,整體成本能得到很好控制。
   
       截至目前,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工業機器人整機出貨量超1.7萬臺。其中,埃夫特全年機器人產銷量超1.2萬臺,同比實現翻番增長;藦卡機器人全年整機出貨量達4000臺,同比增長40%。
  
       不斷完善產業鏈條
  
       走進蕪湖清能德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將伺服驅動器的線路板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臺上。該公司副總經理葉其守介紹,他們在伺服驅動器市場的占有率達10%左右,年產值超1億元。
   
       近年來,外資工業機器人品牌陸續在我國設廠,國產機器人品牌漸次興起,帶動一大批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葉其守說,目前國內做一般伺服驅動器的企業有幾十家,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他坦言,10多年前,工業機器人在國內根本沒有完整獨立的供應鏈。受限于供應鏈穩定性和核心零部件成本等問題,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一度舉步維艱。
   
       正是看到了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蕪湖始終緊抓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建設。2014年初,蕪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埃夫特萬臺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項目建設。業內人士指出,控制器、伺服電機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是影響工業機器人性能的關鍵因素,在工業機器人制造總成本中占比約70%。許禮進說,蕪湖在打造工業機器人整機制造的同時,也內外并重發展核心零部件產業。
   
       高攀感慨道,核心零部件對于整機企業至關重要。去年,當地政府得知他們在機器人控制系統供應鏈上的一些“堵點”后,立刻將上游廠家引入園區開展服務,保障了供應鏈穩定。
   
       通過投資引進產業鏈企業也是蕪湖發展核心零部件產業的重要抓手。許禮進說,埃夫特在2017年就通過戰略投資收購意大利ROBOX公司,從而完成控制器的自主化生產。這種技術轉化加本地化生產的方式極大提升了產業發展速度。
   
       當前,蕪湖已在控制器、驅動器、減速器、伺服電機、智能識別系統等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上實現本地生產,翡葉動力高性能伺服電機實現產業化;清能德創解決進口高端伺服系統的國產替代難題;埃夫特機器人國產化率突破50%……
  
       邁向多元全面發展
  
       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制造水平提高、數字化程度加深、人工智能興起,既拓展了機器人產業賽道,也豐富了機器人應用場景。
   
       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搶占細分賽道,是蕪湖探索發展“機器人+”應用的重要發展思路。蕪湖通過聚集產業鏈條,提升研發能力,對機器人產業“多點押注”。
   
       記者注意到,酷哇等企業自主研發的服務機器人產品,已在蕪湖的城市保潔、社區服務、智能導航等多種城市服務應用場景出現。以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發端,蕪湖正全力推動應用場景多元化。
   
       近年來,蕪湖全面發力機器人全產業鏈,在系統集成方面,推動一批企業深入挖掘工業生產領域更多細分市場;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視谷落地蕪湖,曠視科技、云從科技等龍頭企業不斷積累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技術,打造智能經濟新增長極;在特種裝備方面,聚焦深潛、消防等領域,機器人產學研前沿成果深入融合。許禮進表示,這既提升了城市發展能級,又營造了企業發展良好生態,能夠促進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
  
       向高向新提升能級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日新月異。2022年,國內機器人全行業營收額超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44.3萬套,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2023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與2022年基本持平。
   
       李翔宇坦言,雖然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一定產業格局,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機器人產業賽道里,優勢并不突出。
   
       在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記者觀察到,機器人產品應用場景仍較為單一,大多聚焦汽車零部件、衛浴等成熟行業和替代打磨、焊接等傳統工藝,市場競爭壓力大、附加值低。服務機器人尚未完全形成規模化,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特種機器人等高附加值領域相對布局較少。有關專家指出,蕪湖機器人產業邁向高端需要時間,更要把握當下機遇。
   
       安徽工程大學機器人現代產業學院院長許德章認為,蕪湖機器人集聚區要緊跟時代趨勢,創新才有出路。一方面要強長處,推動工業機器人向高端應用領域邁進;另一方面要補短板,橫向豐富機器人種類,布局培育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高附加值賽道。
   
       哈爾濱工程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宗義也持相似觀點。隨著新原理、新技術不斷推動新產品快速發展,科技創新在產業中的地位愈加突出。那些高科技含量的核心零部件,尤其需要很高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
   
       許禮進說,這是新一輪的科技角逐,也是發展新機遇。2022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約392臺/萬人。有機構認為,預計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將超過492臺/萬人,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目前,蕪湖機器人產業已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機器人本體接近國際一流水平、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加速融合的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累計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余項,科創能力不斷提升。推動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蕪湖機器人產業實現升級換代、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許禮進認為,科技創新是人才、資金、產業生態的綜合反映,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全方位培育科技創新沃土。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創新體系。蕪湖征集龍頭企業需求并形成榜單,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向全社會公開募集解決方案,助力協調創新和聯合攻關。蕪湖首個揭榜掛帥項目“機器人自動焊接質量智能在線檢測與實時優化項目”已由上海交通大學揭榜攻關,技術難點正在突破。同時,當地通過聯合高校院所與國內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技術轉化落地能力。
   
       “科技創新投入高,我們資源要素有限,需要組織大家一起打團體賽。”李翔宇比喻。通過積極牽線搭橋,他們加強工業機器人整機、零部件與系統集成協同發展,促進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著力構建“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龍頭企業”階梯式發展產業生態。
   
       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地還計劃建立國家級專家智庫,構建由國家頂尖院士專家、企業家和投資人組成的蕪湖專家智庫,組織高端論壇和沙龍活動,吸引智庫中新一代技術落地。
   
       同時,作為“東數西算”長三角樞紐節點,蕪湖具有數據和算力的先天優勢。當地規劃建設機器人+數字經濟+產業集聚,通過工廠—企業—園區大數據的管控治理、多級聯動,園區主導產業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人工成本降低20%、產品開發周期縮短30%。
   
       對于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許禮進信心十足:“10余年的積累讓我們有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以及供應鏈體系,有能力以較低成本快速將創新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經濟日報記者 梁 睿 李思隱)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