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馬吉、埃馬克是如何培養技術人才的
2013-6-4 來源: 作者:邵 文
無論是職業教育的興起時間還是規模,國內的職業教育體系相比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仍舊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德國職業教育領域,由《職業教育法》和《學校法》的嚴格界定和保護下實行著著名的"雙軌制",即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展開職業教育。學生既要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也要到企業參與一線生產,時長3年或3年半。這種半工半學體制,既保證了工人的高素質和動手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使德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得以傳承。
這與國內目前實行的校企合作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它從法律層面規定了企業在技師培養過程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僅僅依靠企業的自覺性或是本身需求支撐。德國的"雙軌制"作為一種專業人才的基本培養方式,由來以久,且行之有效。德國的學徒工一般16歲左右進工廠,第一年在車間學習基本知識,期間也安排到學校學習理論,第二年開始分崗位從事一些簡單的專業工作,第三年就幾乎成為正式職工。學徒工從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工資,隨著能力的提高,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漲幅,整個培訓學習期亦會計算工齡。有不少年輕人往往先選擇做學徒工,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再去上大學。
現在,這種成熟的雙軌制培養模式正在被一些德國機床企業帶到中國來,并與一些職業院校進行了成功的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例如,德馬吉在25年前就在德國建立了一家專門培訓數控技能人才的學院,借助于公司本身在數控機床研究與制造方面的雄厚基礎,每年培養出5000多名學員,在數控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德馬吉也是第一家在國內提供教育解決方案的機床企業,它將其在德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引入中國。如與廣州機電學院展開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一站式培訓解決方案,為其量身定做培訓方案,并引入德馬吉學院的教學大綱。還與11所國內職業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合作設立德馬吉數控應用培訓教室,并由德馬吉向每個教室捐贈培訓軟件、提供免費師資培訓、選聘技術專家進行后期技術支持并幫助合作學校建立有效的長期運營機制,使得中國培訓學校的教學方式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實現跨越式發展。
另一家德國機床企業埃馬克公司也在其太倉工廠與太倉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組建技術學校,該校是由德國政府、埃馬克集團及江蘇太倉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埃馬克提供操作培訓、編程培訓、調試培訓及維護保養培訓課程,而除了為埃馬克本身的工廠工人提供培訓,學員還將面向輻射太倉、金壇等區域。
對更多的國內職業教育院校來說,了解這些成功培訓體系的的運作,是頗為有益的參考。、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