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完善 抱團發展
專業分工、配套協作促進臺灣機床產業高度集聚和高效發展。產業鏈分工協作相互配套是現代科技精細分工帶給現代制造業的重要特征,也是臺灣機床產業的重要特色,大陸的機床行業,完全可以借鑒臺灣的這種發展模式。
臺灣的機床制造生產企業90%以上集中在臺中,這里專業配套能力很強,大部分配套件在本地區都能采購到。一個主機廠由幾十個甚至更多配套廠提供配套,主機廠緊貼現代制造業技術發展趨勢,集中精力于產品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產品的裝配調試和可靠性試驗等;配套企業則根據產業發展前景和主機廠的技術需求,專攻功能部件的研發試驗及精益生產,交給主機廠的是成組的部件成品,主機廠不需要再加工而直接進行裝配。一些部件的生產也建立在高度社會化分工之上,生產刀庫的德大(deta)公司自己就不生產一個刀庫零件,全部由協作單位提供,關鍵零件(如刀套)入廠后100%檢查,試驗臺對刀庫進行100萬次換刀試驗,以確保所生產的刀庫在用戶手上可靠運行。這種產業結構模式摒棄了機械行業傳統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組織結構,將封閉的產業組織轉化為開放的協作關系,各精專攻,提升了各自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形成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小巨人企業。
一臺機床往往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配套廠提供配套,如何保證質量和交貨期?福裕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經理陳世昌表示,誠信經營將主機廠和配套廠緊緊連在一起。主機廠和配套廠之間的誠信是在長期的合作中建立起來的。如果配套廠不能保證質量和交貨期,就失去了信譽,也就失去了市場。所以配套廠很注重產品質量和交貨期。
同樣,主機廠對信譽好的配套廠也給予支持,有的主機廠老板還出錢買設備給配套廠使用,設備款在貨款中分批扣除,做到互惠互利。如此協作緊密、配套齊全的產業鏈,形成了臺灣機床產業集群緊密集聚、互相推動,共同發展的局面。
高精尖多元化制勝
臺灣機床行業無論是主機廠、功能部件廠還是配套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在技術上都比較成熟。如福裕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臺灣惟一橫跨磨床、CNC磨床、銑床、CNC銑床、CNC綜合加工機及CNC車床的全系列工具機制造企業,其每個生產環節都有具體的技術規范,工人嚴格按規范操作,從而締造了加工性能高效、精確的產品形象。銀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這樣,選材嚴格、生產設備精良、質量管理精細,決定了他們在臺灣機床傳動附件生產上的龍頭地位。
臺灣機床企業的產品,大多定位在量大面廣的中檔產品上。他們自知高檔次機床與德國、瑞士等先進國家的水平有差距,所以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中檔產品作為發展目標,并不斷將規模做大。這幾年在大陸銷售的臺灣機床都屬這種檔次,雖然性能和技術指標不是最先進,但比較實用,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如康百世企業集團,作為國際知名的液壓元件制造商,它的品牌盡管沒有力士樂等國際一流品牌那么響亮,但憑借良好的性價比,其液壓泵、液壓閥、冷卻器、回轉缸等主要產品已經打入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將近一半產量的產品銷到了大陸。從普森的主軸,到HIWIN的絲杠、PMI的導軌、再到佳賀的卡盤等,臺灣功能部件已成為大陸機床行業采用最多的品牌。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