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這是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一句名言。在CIMT2015(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機床展)的采訪中,筆者深刻地感受到,這句話其實也是很多民營企業賴以生存的法則。
來到位于E3館正中央的山東永華,筆者驚喜地發現,永華的企業logo已經赫然換成了“羅特勒•永華”,總經理陳舟解釋說,自2014年年底與德國知名機床制造企業ROTTLER公司合作之后,此番參展是永華首次大規模亮相,“我們這次展出的明顯產品——橋式五軸龍門鏜銑加工中心,其礦物鑄件床身和箱中箱結構都是ROTTLER公司的‘他山之石’,可以幫助我們全力挺進國內外大飛機制造、船舶發動機、大型精密模具制造等行業。”
同樣位于E3館的浙江日發,也將目光瞄向了海外。2014年日發斥資1264萬歐元收購意大利重量級機床及系統集成商MCM公司。要知道,后者是法拉利、空客、GE等高端裝備企業的供應商。此次展會中,MCM原裝的一臺五軸擺頭復合臥式加工中心華麗亮相。用日發董事長王本善的話說,“經濟新常態現實表現就是需求下降,在此形勢下風險與機會并存,對我們來講就是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如果說以上兩家企業發展靠的是往高端看齊,那么福建嘉泰和上海維宏的成功,則是源于對下游產業鏈的拓展。
憑借高速鉆攻中心在3C市場的適銷對路,嘉泰數控在2014年完成了3億元的銷售額。“今年我們的目標是10 億。”展會上,嘉泰營銷中心總監譚宏的口吻著實讓筆者吃了一驚。可嘉泰卻很有信心,原來它們不僅與深圳比亞迪在手機外殼加工方面延續了訂單,而且還正式確定與正興集團合作開發“鋁合金輪轂生產線”之外;以及與本土一家衛浴龍頭企業達成智能生產線合作意向。“我們現在擁有300多種機型,汽車輪轂、空調壓縮機,還有水龍頭、電動車等行業,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譚宏說。
在數控系統行業耕耘多年的上海維宏,在展位前特意擺放了一臺上海申雕義齒加工機。這臺機床雖然不大,但卻可以實現五軸聯動,完成14 顆連橋、氧化鋯基臺、種植導板、鋼托、牙模等部位的加工, 定位精度可達到0.005mm,而它的控制系統正是上海維宏。除了醫療行業,上海維宏副總經理趙東京告訴筆者,它們還帶來了適用于切割機的激光隨動儀系統成套解決方案,以及用于自動化行業的關節機械手系統。
有數據表明,中國機床行業的企業數量在6000家左右,這其中民營企業占到八成。山東永華、浙江日發、福建嘉泰、上海維宏,這四家企業是它們當中的佼佼者——在外企和國企的 “合圍”之下,可以在大環境舉步維艱的2014 年實現業績增長。照理說,這份成績單已經足夠出色。但在對潛在市場孜孜以求方面,它們卻沒有放緩腳步。這種憂患意識,或許正是民營企業能夠不斷成長的最大底氣。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