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2016-11-15 來源:轉載 作者:-
中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高速增長近十年,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制造企業轉向東南亞尋求更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而國內企業則朝著自主創新、技術升級轉型。
據相關研究顯示,市場上技師或高級技師供不應求,市場每需要1.6名人才時,僅有1名求職者前來應聘。
中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高速增長近十年,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制造企業轉向東南亞尋求更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而國內企業則朝著自主創新、技術升級轉型。
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人才無處尋覓成了當下的難題。
中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高速增長近十年,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制造企業轉向東南亞尋求更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而國內企業則朝著自主創新、技術升級轉型。
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人才無處尋覓成了當下的難題。
由摩根大通支持、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稱,中國正從產業鏈低端的“世界工廠”向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者過渡,對擁有中、高技能的勞動力的需求不斷上升。
數據顯示,擁有一定職業資格等級的技能勞動者占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僅占5%。
研究顯示,2001年,從低技術人才到高級技師的求職者數量均高于市場需求,2013年,中低技術人才的需求略高于供給,而高技術人才開始出現缺口。技師或高級技師更為供不應求,市場每需要1.6名人才時,僅有1名求職者前來應聘。
上述研究還指出,勞動力規模縮減和老齡化將加劇技能缺口。預測結果顯示,國內勞動力人口規模將從2010年的7.57億降至2030年的6.27億人,低齡勞動力減少9%,高齡勞動力增加11%。
二胎生育雖已放開,但無力逆轉勞動力供給的下降趨勢,女性就業還會因此變得更加困難。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對全國1%人口的抽樣調查顯示,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05。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路指出,這一數字甚至低于韓國的1.2,為全世界最低。
“待遇偏低是技能人才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只有把技能人才待遇提到社會羨慕的水平,才能改變當前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說。國務院近日印發文件稱,將鼓勵地方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大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袁志剛指出,讓農民工接受教育、接觸資源、獲得技能,完成市民化,未來成為中產階級,根本在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寄望于財政豐厚,讓政府從分配環節來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希望并不大。”
由摩根大通支持、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稱,中國正從產業鏈低端的“世界工廠”向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者過渡,對擁有中、高技能的勞動力的需求不斷上升。
數據顯示,擁有一定職業資格等級的技能勞動者占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僅占5%。
研究顯示,2001年,從低技術人才到高級技師的求職者數量均高于市場需求,2013年,中低技術人才的需求略高于供給,而高技術人才開始出現缺口。技師或高級技師更為供不應求,市場每需要1.6名人才時,僅有1名求職者前來應聘。
上述研究還指出,勞動力規模縮減和老齡化將加劇技能缺口。預測結果顯示,國內勞動力人口規模將從2010年的7.57億降至2030年的6.27億人,低齡勞動力減少9%,高齡勞動力增加11%。
二胎生育雖已放開,但無力逆轉勞動力供給的下降趨勢,女性就業還會因此變得更加困難。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對全國1%人口的抽樣調查顯示,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05。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路指出,這一數字甚至低于韓國的1.2,為全世界最低。
“待遇偏低是技能人才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只有把技能人才待遇提到社會羨慕的水平,才能改變當前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說。國務院近日印發文件稱,將鼓勵地方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大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袁志剛指出,讓農民工接受教育、接觸資源、獲得技能,完成市民化,未來成為中產階級,根本在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寄望于財政豐厚,讓政府從分配環節來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希望并不大。”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