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_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_毛片网站多少

  為機床工具企業提供深度市場分析                     

用戶名:   密碼:         免費注冊  |   點擊 進入企業管理  |   申請VIP  |   退出登錄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車床 銑床 鉆床 數控系統 加工中心 鍛壓機床 刨插拉床 螺紋加工機床 齒輪加工
磨床 鏜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檢驗測量 機床電器 特種加工 機器人

TPI
搜索
熱門關鍵字:

數控機床

 | 數控車床 | 數控系統 | 滾齒機 | 數控銑床 | 銑刀 | 主軸 | 立式加工中心 | 機器人
      用戶頻道:    應用案例 |  汽車 |  模具 |  船舶 |  電工電力 |  工程機械 |  航空航天 |  儀器儀表 |  通用機械 |  軌道交通 |  發動機加工 |  齒輪加工 |  汽輪機加工
您現在的位置:數控機床市場網> 業界視點>布局工業4.0: 鋼鐵技術派的救贖
布局工業4.0: 鋼鐵技術派的救贖
2017-1-5  來源:轉載  作者:-
      十二年前,在德國參觀訪問時,劉未未被德國加工制造企業的信息透明度震撼到了。
   
      “客戶可以直接在銷售經理的電腦上,核對原材料的采購時間、產品的生產進程、操作工位上的工人姓名。所以后來德國人提出工業4.0,我一點都不感覺奇怪,因為他們很早就在這樣做了。”她說。
    
      劉未未是武漢大西洋(600558,股吧)連鑄設備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西洋連鑄”)的總經理。而她十二年前在德國看到的一幕,早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并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影響著中國制造業乃至中國經濟的未來。
    
      工業4.0被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更是將兩者融為一體,希望在強國之路上更進一步。

      數日前,2016年12月23日,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作現場會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
   
      從2015年年初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個想法,到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發文落實,正式將《中國制造2025》定調為中國制造強國的第一個十年戰略,中國制造2025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重要戰略。
   
      劉未未所執掌的大西洋連鑄是一家武漢的民營企業,正是這場工業革命的見證者和踐行者,其所在鋼鐵業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折射出這場工業革命的全景——一場沒有硝煙的未來話語權競賽。
    
      技術派的傳承
    
      2004年那次德國之旅后,劉未未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經過幾個徹夜不眠的思考,她想好了要引入德國的先進技術理念,并將其融合到大西洋連鑄的具體運營中去。
   
      大好的行業背景也為劉未未的實踐提供很好的支持。
   
      2000年開始的十多年間,中國鋼鐵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期,2000年初,中國的鋼鐵行業開始蓬勃發展。連鑄比(連鑄合格坯產量占鋼總產量的百分比)從此前的不足30%,逐步攀升至90%以上。作為上游的連鑄技術提供方,大西洋連鑄的業績一路飆升,并在2006年達到6億元的營業額高峰,公司連續幾年人均納稅在武漢市名列前茅。
    
      接不完的訂單、上不完的項目,讓每一個鋼鐵業從業者,如同高速運轉的陀螺般轉動,時代在推著每個人被動向前,很難有精力停下來思考。
    
      但大西洋連鑄是一個例外。
    
      受德國企業的啟發,大西洋連鑄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用工業4.0的方式對供應鏈進行優化。公司把一些智能化的軟件程序裝入物流、采購和產品的加工制造環節中,以此做到生產環節的可追溯。
    
      “供應鏈的透明程度決定了公司未來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境外市場。”劉未未說道。在海外市場,中國企業在語言方面可能不如母語是英語的競爭對手,但視頻是富有說服力的。可以讓客戶明白公司的產品實現不是偶發,而是每個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的。
   
      大西洋連鑄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基于對于技術的一貫的堅持和重視。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西洋連鑄的創始人劉聯群赴美國進修學習連鑄技術。在與美國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中國連鑄行業未來發展的巨大前景,萌發了創建專業化連鑄技術公司的想法。
   
      1992年公司創辦,前身是武漢市青山大西洋冶金技術研究所,大西洋連鑄正式成立于2001年,與需要大量人力的鋼鐵企業不同,這是一家技術密集型的公司。大西洋連鑄目前有近百名員工,其中有一半是技術人員。公司每年把20%-30%的營收,投入到技術研發和專利保護中。
   
      大西洋連鑄在連鑄技術領域獲得三十多項專利,每年推進新的機型或技術,以適應不斷升級的鋼鐵產業。其中幾項技術創新較大地影響了國內連鑄領域,成為中國連鑄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時間,或填補了中國連鑄技術某些具體細分的空白等。
    
      但是對于劉未未來說,這些技術成就,相對來勢洶洶的工業4.0,還遠遠不夠,未來的挑戰非常大。
   
      啟賦資本創始合伙人傅哲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鋼鐵作為傳統行業,產能存在過剩的情況,資本關注會比較謹慎。
    
      鋼鐵業定調
    
      在經歷了幾年大躍進式的快速發展后,2013年左右,過剩的產能把鋼鐵業帶入了盤整期。鋼鐵企業開始合并重組,市場活躍度逐漸下降。
   
      大西洋連鑄總經理劉未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受行業周期影響,公司近幾年營收大幅滑落。
    
      此前,大西洋連鑄只在印度、非洲等地零星布局。最近兩年國內鋼鐵市場趨冷,海外市場成為了大西洋連鑄越來越重要的關鍵詞。
    
      “處于行業尖端的外資公司能夠反周期生存,及早全球化是一個解決方案。全球市場均衡布局,利于業績穩定。”目前,劉未未對海外業務非常重視。
    
      從最初的被動出海,到主動布局。“公司在印度等地開設辦事處,主動開拓當地市場。”劉未未說。
    
      在印度等地項目競標的過程中,大西洋連鑄面臨著日本、歐洲企業帶來的競爭。劉未未表示,首先大西洋生產的連鑄機產品質量是過關的,符合高品質的要求。公司的競爭力還在于設備穩定且性價比高,并且富有地理優勢,離目標市場更近。大西洋連鑄可以提供更好的現場安裝及售后服務,這些服務為客戶帶來的時間成本上的優勢則成為行業內隱藏在報價單后的價值。
    
      其中,印尼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鋼鐵生產成本低,當地成為大西洋連鑄在海外的重要市場。此外,劉未未還看好美國市場。她認為,雖然美國對中國的鋼鐵制品有反傾銷的情緒,但在鋼鐵生產方面,美國的設備逐漸在老化,存在改造的巨大市場空間。
    
      對于鋼鐵業的未來,中國鋼鐵業協會已然定調——“去產能、走出去、智能化”。在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強力推行的背景下,中國鋼鐵企業需要對于電氣化和數字化兩次工業革命進行不同程度的補課,而技術型企業需要的是更進一步——提前布局工業4.0時代。
    
      走出去,對于元氣大傷的鋼鐵業是一個很好的解決生存問題的機會,而智能化是決定未來話語權的戰略目標。
    
      而業界理解的走出去并非將落后產能轉移到海外,而是鋼鐵業企業以此為契機,向中高端市場進發的一個重要契機。
    
      無疑技術將為這一進程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堅持技術領域吸收和趕超的大西洋連鑄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大量機會,并探索一條鋼鐵業技術派的創新之路,留給劉未未的命題挑戰相當大,要做的事情很多。
     
      “在技術型公司方面,我們會傾向于投資一些技術特別高端,可以替代進口的鋼材技術類公司,這樣的標的目前國內特別少,我們還在甄選。”傅哲寬說。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 500字內      請輸入驗證碼:    code... 看不清,換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