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一出手,便已驚艷。
這是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七屆中國數控機床展(CCMT2012)上,首次參展的三一精機帶給大家的真切感受。在一個展會同時亮相動梁龍門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落地鏜銑床三種大型設備;現場售出機床6臺套,價值2000余萬元;兩獲“春燕獎”、當選展會“人氣王”……這樣的成績竟然出自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民營企業,的確令人側目。
經濟學中有個術語叫“鯰魚效應”:在運送沙丁魚的過程中放條鯰魚,由于鯰魚的四處游動起到攪拌作用,好靜的沙丁魚也跟著活躍起來,缺氧易死亡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同樣的道理,在機床行業景氣度不是很高的現實面前,三一精機的異軍突起或許可以給這個相對平靜的行業帶來一些沖擊甚至顛覆。
很長時間以來,老牌國企一直是行業里的絕對統治者。細數一下我們引以為豪的“十八羅漢”,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濟南二機、秦川集團……這些國企的雄厚實力,連江蘇新瑞、海天精工、杰克機床這些民營企業的佼佼者都很難望其項背,更不用說那幾千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民企了。
誠然,對于機床這樣的基礎行業來說,技術傳統、歷史積淀和品牌文化非常重要,國企確實在這些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可以獲得國家的財力物力的支撐、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儲備、建立完整的業務體系等等。可時間一長,他們也會像沙丁魚一樣,身上的活力逐漸褪去,使得我們的機床行業開始出現一種有別于其他行業的平靜,開始變得不思求變、固守成規,這些缺點,在整個市場低迷的時候,會變得尤為突出。
遠的不說,就拿工程機械行業舉例,人家既有徐工、柳工、廈工這樣幾十年的名牌國企,同時又崛起了一些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特別是湖南的“三一重工”、福建的“龍工集團”、山東的“方園集團”等企業已有了幾十億元銷售規模,成為行業朝氣蓬勃的生力軍。國企、民企兩條腿走路,才能使我們從工程機械大國提升到工程機械強國。
在展會現場,筆者也采訪了包括沈陽機床在內的多家企業,大家對于三一精機的這種來勢洶洶大多持肯定和歡迎的態度。顯然,三一“亮劍”中高端市場,打出“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機床品牌”的旗號,更是從戰略高度上體現了其存在意義。正如三一精機總經理劉建榮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的那樣:“產業報國,從來就沒有國企和民企之分,誰厲害誰上。”
崔永元在央視新推了一檔節目叫《謝天謝地你來啦》,其實,這句話何嘗不是說給三一精機聽的?可惜的是,現在我們這股最炫民營風刮的還不夠猛烈。多來幾個三一精機,多放幾條“鯰魚”攪局,機床行業才有可能真的被激活。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