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都是希望的季節,而豐田汽車卻在今年春天令人失望。
由于油門踏板存在隱患,豐田汽車不但將在全球召回700萬輛汽車,而且總裁豐田章男在美國國會舉辦完聽證會后,又立刻馬不停蹄趕往中國向消費者道歉。于是3月1日的北京,我們看到了這位五十多歲的日本男人屢次鞠躬和滿臉歉意。
誰都清楚,在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汽車召回案中,豐田付出的除了巨額的經濟代價,還會有難以彌補的信任裂痕,那么為什么豐田會選擇“主動召回”呢,這其實是來源于法律制度壓力。美國曾有個著名判例,加州居民拉蒙·羅莫一家駕駛福特出車禍,后查明事故主因就是福特汽車產品質量問題,由于初審法庭查明福特早已知悉此類隱患而未召回,就痛下殺手,在作出500萬美元傷亡賠償的基礎下,還判令福特2.9億美元的天價懲罰性賠償。
由此可見,完善的召回制度對于提高生產者“防患于未然”的意識是多么重要。汽車業如此,機床行業也是一樣。2005年8月8日,沈陽機床集團就率先在全國啟動了機床召回,并命名為“A計劃”,決定針對2000年以前提供的存在不同程度問題的78臺數控機床,免費實施大修、項修和換貨,以達到用戶正常使用要求。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同行和媒體的一致好評,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張國寶就稱贊道:“這召回活動,是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一個創舉。”
在筆者看來,機床召回其實是國產機床制造商提高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我們不能否認國產機床和德日制造商在可靠性和精度等方面的差距,但是如果他們都能拿出沈陽機床“A計劃”的魄力,主動無疑會大大消除重點用戶不敢配置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的疑慮,樹立用戶敢用國產數控機床的信心和決心。
可惜的是,這種“A計劃”并沒有在機床行業形成氣候。分析原因,無外乎兩點:首先是召回成本太高,其次是我們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機床召回制度。換句話說,既然機床故障沒有汽車故障那樣的生命風險,充其量也就是耽誤客戶幾天的使用時間,那么我們的機床企業更愿意在問題出現后上門去維修,而不是主動定期召回檢查更新。雖然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整個中國機床業要想更上一層樓,是否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召回制度,多出幾個“B計劃”、“C計劃”呢?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