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最新出爐的統計報告,2015年上半年行業運行仍舊處在慣性下滑的區間。在萬馬齊喑的環境下,手機金屬外殼加工的市場似乎成了行業唯一的救命稻草。北京精雕、福建嘉泰、力勁等企業,都在采訪中向筆者坦言,為3C市場配套的鉆攻中心是其近兩年來訂單最火的機型。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當其它企業紛紛跟風的時候,手機金屬外殼加工會不會很快變成產能過剩?
開創用機床直接加工手機金屬外殼這一先河的廠商無疑是蘋果,在其引領下,手機消費者已經普遍認同金屬外觀是“高檔元素”,這對整個產業鏈帶來了重要影響。但由于富士康等蘋果代工工廠前期采購已經完成,后續訂單不會猛增,所以真正要看市場的供需關系,看的是國內品牌五虎將——中華酷聯米,即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對CNC的潛在需求。
以小米4為代表,今年金屬機殼的大規模使用,使得國產品牌手機金屬機殼的滲透率有望從2014年的5-10%,提升到15-20%左右,達到1億部水準,按照標準產能測算,需要8000-10000萬臺CNC設備。
可并不是說“蛋糕面前,人人平等”。
目前小米4每月出貨量都達到50-100萬只,考慮到良率損耗等因素,每月需要 1000-2000臺CNC設備供應。可見眾多的500臺CNC以下規模的中小型加工企業,全部產能也不能滿足一款機型50%供應需求,根本不具備進入大客戶供應鏈的基本條件,只能成為大型企業的外發加工基地,變成一線企業開工率的緩沖墊,在行業景氣波動中承受較大的開工率波動。
除了產能,精度也是手機生產企業采購CNC設備的重要考量因素。蘋果看上去的精致,其實體現在無處不在的高光倒角上面:邊框上下邊倒角、按鍵高光、底部揚聲器孔倒角、不銹鋼耳機和閃電接口倒角,甚至連底部兩顆螺絲的密紋高光都不放過,這些全部要通過CNC機床實現。在國產手機紛紛效仿蘋果這種做工的當下,加工精度或者重復定位精度不能保證的機床廠商很難在競標中占得優勢。
不難看出,對那些產能充足且加工良率高的機床廠家來說,2015年仍舊是手機金屬外殼加工的“黃金時間”,真正的價格壓力會出現在2017年前后。在這段2-3年的高成長期內,筆者認為兩類廠商能夠在這輪浪潮中更勝一籌:第一,在單一工藝(純CNC, 壓鑄,或者沖壓)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第二,具有外觀件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廠商,同時具備金屬、塑膠、玻璃、陶瓷材料的設計和加工能力。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 500字內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