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廣州召開的“中國數控機床核心競爭力提升途徑和解決方案”研討會上,德馬吉中國的總經理單錫林結合中德企業的差距,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核心競爭力
在單總看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其中獨具的資源和有力的條件是比較優勢,即我有你無;強于對方的能力和素質是競爭優勢,即我強你弱。有與無是先天的差距,屬于基礎的要素,強與弱是后天的發展,屬于培育的要素。
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機床企業的比較優勢存在先天不足,因為我們的基礎工業比國外差了很多年。所以只能在競爭優勢上狠下功夫了。而競爭優勢的提高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企業的文化——包括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生產服務能力等。由此構成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路徑,擁有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企業的人才和創新體制、市場機制的進一步改革是保證六大路徑通暢、有效運轉所需的政策條件,才能使企業文化提升,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具體到機床企業,它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包括:
1. 擁有世界級眼光的懂技術的企業家(不能像中國足球似的,每次連小組死都出不了線;起碼得是劉翔的水平,可以跟人家國外選手掰掰手腕);
2. 能吸引一流年輕精英人才的企業(在德馬吉,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挑大梁了);
3. 擁有國際化的宏偉目標(說到這里,單總還提到了他在EMO展會的一些體會,這次漢諾威機床展他看到國內唯一有點規模的展臺就是某大型機床廠家了,幾百平米的展臺擺著七八臺機器,有的人穿著長袖有的人穿著短袖;有的人穿著襯衫有的人穿著西裝,觀眾過去也不熱情招待,看兩眼扭頭就走了;而DMG的展臺每天的流動人口達到八千以上,光提供餐飲的座位就有八百個,這就是人氣的差距。因為EMO展賣門票了,所以來的觀眾不是來玩的,是來談事業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我們國內的企業展臺都沒有人,怎么能獲得市場的訂單呢?當然還有的中國展臺貼一個“CHINA”,放十幾臺手動的搖臂鉆,那就更沒人呆了。這就是企業文化的一種表現。企業到底重視不重視這種展會,如果重視,你得讓人家坐下吧,得招待人家吧。否則,觀眾有的連看不看就走。)
4. 敢于聘用國際型的人才;能夠融合各種不同切削技術的創新體制、建立自己的市場和銷售團隊等。
二、中國機床企業該怎么辦?
1. 企業要往中高端走,像國機集團這樣世界300強的企業,就不要做太低端的設備了。
2. 技術是買不來的,即使德國和日本的企業在中國建合資廠,那么他們國家也不允許技術出口,所以最后還是靠我們自力更生。
3. 要懂得跟國外互通有無。德馬吉的德國總部也有很多中國的員工,可中國企業有多少外國員工?我們知道有的機床企業曾派遣員工去國外留學,可是回來之后往往又留不住人才,這都是問題。
三、德馬吉是怎么做的?
這么多年以來,德馬吉一直把技術創新作為自己的發展宗旨,德馬吉在97年開始做直線電機機床的時候,很多人都笑話說,滾珠絲杠機床不是挺好的嗎?但德馬吉一直在堅持,前十年里甚至只有德馬吉一家在做直線電機機床,可現在你看很多人都在跟風做,比如瑞士米克朗,日本的馬扎克都在研究;
再說電主軸,當時德馬吉在96年研發電主軸時單總本人在做銷售,很多客戶反應說,你們做什么電主軸啊,我們就要機械主軸。大家看,現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電主軸已經開始成為主流了,連加工鈦合金都用電主軸。
再一個德馬吉在實現復合化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04年開始做超聲波振動加工時阻力很大,但現在都做成了,別人都開始copy德馬吉了。每年的研發費用不斷增加,每次展會都能推出新的產品,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