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床工業,這些年的發展,算起來,雖然每年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但是,行業內的人都知道,中國機床行業在大而不強的問題上,糾結得很。大而不強,大家喊了多少年,卻始終沒有根本的解決,甚至到目前,仍然看不到明確的方向。
中國機床企業的大,而且以大為美,這是先天造成的。當年新中國的156項重點項目,就有好幾家是機床工業,從而形成了新中國的機床工業基礎。不可否認,這些重點項目,在迅速推動中國機床工來的發展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沒有這些,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機床之繁榮。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之處。當年引以為驕傲的模式,今天卻成了揮之不去的煩惱。機床企業起做越大,從鑄造到系統,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另一方面,一個城市的企業,就恨不得把身邊的機床全部收到自己家里,組成一個什么集團,讓自己的規格更高,讓自己的企業好似更強;甚至是一個省的機床企業,但凡有一家稍突出的,就掂記著兼并其他省內所有機床企業,組成一個集團,既出業績又出政績,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不用我說,大家都懂的。
大家都在拼集團,這哪里還是在講大而不強!反倒是南轅北轍。其實,行業里的人都知道,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還有中國的臺灣,但凡比我們的機床工業強的地方,其機床企業都是小企業。就是那些幾百人,幾十人的小企業,在中國大陸這個最廣袤的市場上,縱橫馳騁,令國人唏噓不已。
有人說,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機床工業專業化不強,特別是功能部件水平沒能跟上。這沒錯。專業化的配套能力,確實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動力。舉個例子,溫州的打火機產業,已經是全球最強了。而這主要的原因,就是溫州強大的產業群,在方圓幾十公里內,就能找到所有的配套件,而且還是眾多的!
有人可能會說,打火機和機床完全是兩碼事。是的,兩者技術含量與生產門檻截然不同,但是在臺灣,做機床,確實與溫州人做打火機差不多!他們同樣在幾十公里內,就能夠找到齊全的配件,然后回到家里組裝出一臺機床,而且能夠行銷全世界。
中國大陸的機床,在市場上,連臺灣的都拼不過。表面是產品的檔次差別,實際上,是兩種企業制度與生產模式的差別。大而不強的企業,在拼命地追趕一個個的“小精靈”,氣喘噓噓,何時能追上啊。
其實,中國大陸有一個產業可以值得機床行業借鑒,那就是工程機械行業。現在工程機械行業里,實力最強的企業,已不單單是國有的徐工、柳工了,而且還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等,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正是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促使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在抵擋進口產品這場爭斗中,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反過來再看看機床行業呢?這么多年了,行業里又有幾家知名的民營企業呢?!可以說,沒有,仍然是那幾家老牌的國有企業在打天下,其結果是什么呢?
因此,中國的機床行業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發展問題,但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民營企業發展不夠。作為一個最有活力的企業因素和經濟條件,還沒有大規模地進入到機床行業,這,無疑是一種遺憾與缺失。
少掂記些上集團,多扶持些民營企業,中國的機床工業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也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數控機床市場網友 (IP:222.35.202.84) 2012-1-18
德國的機床企業,很多都家族企業,一代接一找,代代相傳,造就今天的德國制造業。中國的企業家,能否從現在開始,從這一代開始,,,,,
數控機床市場網友 (IP:122.68.119.163) 2012-1-18
工程機械講究“強度”,機床講究“剛度”,技術門檻要高,需要時間積累,而且資金占有大。
數控機床市場網友 (IP:114.246.224.72) 2011-12-3
民營企業少,家族企業沒有,機床的發展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